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

階級下流

對於女兒這一代,我最在意的著眼點,是階級下流。

從我們的上一代開始,直到我們的讀書時代,整個社會基本上是向上流動的。讀書好,就有穩定工作和升遷機會,脫貧很簡單。讀書不好,有手有腳,努力掙錢進修增值,向上爬也不是夢。

到我們出來工作的時代,很快就發覺社會變了。大學畢業生的市場工資不高,所修所學與工作現實錯配,退休年齡在上移,高管久未言退。好不容易,努力一番,是升職了,是人工加了,但離買樓的首期是越來越遠。為了結婚買樓生兒養女,儲錢成了無限追逐的遊戲。明明工資升了,甚至拾級而上也好,卻發現生活質素卻是每況愈下。

於是,窮家出身的學子,靠著讀書,期望找份穩定工作,可以跳躍到更高的社會階層,不再是理所當然。中產出身的,靠著父幹,下一代還可以繼續中產下去,但再下一代呢?父幹都被透支到樓市以後,就再沒有可以透支的了。結果還是下流,只是下流的速度,相較於窮家子,延後了一代。

而機會是屬於富人的。這不單是關乎承繼的問題,而是富人可以接觸到的機會、人脈,甚至資本、借貸額及利率,都遠非中產及窮家子所能企及。試想,眼前有一個投資項目,可能是一盤生意,或是資本買賣,你眼光獨到,但缺少資本,就只能望門輕嘆;或是你缺少人脈,空有一個腦袋而沒有適當的助手,也只能把買賣拱手讓人。

既然前路不通,香港教育就開始走向另一個極端。STEM、Entrepreneurship,甚至預備自己去做那些還未出現的職業,然後鼓勵Startup。一切一切,都在告訴你,打一份傳統的工,可能不是出路。

本質上,這跟鼓勵人買六合彩致富並沒太大分別。人人都知道中了六合彩可以買樓,問題只是成功率有多少。白手成為成功企業家,不是不可能,但絕非人人都可以做得到。

說到底,一切都只是金錢的數字遊戲。如果你把自己所有的資本化以後,每年的回報不低於你的消費能力所出現的貶值,那問題也就不大了。而你的儲蓄,跟這個回報的關係,長遠可能比跟你工資多寡的關係更大。

這種用資本的理念去解決階段下流的做法,比較貼合像我這種不事生產的腦袋。要做企管,是太辛苦;要做創新,是太老餅。前題是,你的資本起步點不能太低。後設是,你有了不低的資本起步點以後,回報是否合理。

資本的累積,需要時間;尋找回報的經驗,更需要時間。這些不會突然擁有的東西,要由現在開始,十數年後才有可能傳遞下去。

生了一個女兒,想東西就變得很不一樣。從前,我們兩口子過得好,又有能力照顧高堂,就已經很足夠。反正都上了岸,也沒甚麼好擔心,掙到錢儲起來去個旅行就是。想到女兒的將來,努力的方向就有一點不同。希望我不是一個太蠢笨的父親,也不要聰明過份就是了。